人必定战胜“添加剂”
一个幽灵,一个精灵,在食品的世界游荡,它就是添加剂,可以说,在食品世界无孔不入的,第一是细菌,第二是添加剂———添加剂已成为当今最热门的“化学”。
就现代社会而言,无添不成食,全世界的食品添加剂有2.5万多种,常用的有5000多种,我国准许使用的有500多种,还有1500种香料(精)不需要规定用量和使用范围。
“添”府之国
以数据为例,对100多种食品的随机统计,包括饮料、酱料、饼干、雪糕、罐头、糖果等10多类食品,配料表没有注明“食用添加剂”的不到10%,一些鲜奶、凉茶饮料没有注明“食添”。
在饮料当中,除了纯净水之类没有“添”,所有的饮料都加“添”,如D-异抗坏血酸钠、柠檬酸(钠)、苯甲酸钠、焦糖色、食用香精,啤酒、醋饮也未能幸免,某品牌椰汁承诺不加防腐剂,但是添加了乳化剂;而酱料虽然含盐量高,但是“添”起来,一点也不手软,谷氨酸钠、苯甲酸(钠)、山梨酸(钾)、-胡萝卜素等最为常见,山西陈醋也要“防腐”,只有腐乳未见“添”,有一款鸡精将“食添”列在配料表的第一位,不知是何用意。
而一些保质期限为1天的糕点也添加山梨酸(钾),一款榴连酥的“食添”包括“榴连香精”,让人生疑榴连酥是否有榴连。
“添”乱不少
同类的食品,有的注明“食添”,有的没有注明,但是业内人士表示,没有注明不等于未“添”,只是各地的质检标准在执行方面有所松紧,有不正当竞争之嫌。
在表达方面也比较混乱,有的专门单列“食用添加剂”而后用括号括起各种添加成分,有的采取各种添加成分直接与其他配料并列,有的将常见的天然食品也归入“食添”,同一品牌食品的标识也同一;而食用香料和食用香精,有的归入“食添”,有的与“食添”并列。此外,营养成分表的位置和字体都很醒目,而配料表很小甚至放在折逢里,用放大镜才看得清楚,有的则在主配料前面加上“精选”、“优质”之类的美誉词。
食品添加剂的称呼也是五花八门,有的加入“食用”的定语,有的是通名称如食用香料,有的叫集合名称,如酸度调节剂。
“添”灾人祸
每次的“添”灾其实都是人祸,早前有牛奶、饮用水、碳酸饮料被质疑“添”有害,而面粉增白剂更是无妄之灾,争论了多年还是悬而未决,莫非人除了要靓唔要命,还有要白不要命?
《中国少儿零吃指南》对果汁饮料、冰激凌的评价不高,从“食添”方面也得到印证,某果汁饮料的“食添”有“增稠剂、柠檬酸、柠檬酸钠、-胡萝卜素、维生素C”,某营养饮品有“安赛蜜、消泡剂、增稠剂、稳定剂、酸度调节剂、乳酸链球菌素、阿斯巴甜”,某雪糕有“膨松剂、增稠剂、乳化剂、甜蜜素、柠檬黄、日落黄、谷氨酸钠、-胡萝卜素、食用香精”。某些酱菜可能就是“添”家军的大本营,超标超量用“添”的现象时有发生。
专家提醒,商家宣传“不含防腐剂”不等于不含抗氧化剂,“不含人工色素”不等于不含防腐剂,“不含香精”不等于不含增稠剂。
人造甜味剂
阿斯巴甜(天门冬酰苯丙胺酸甲酯):1965年被发现,比蔗糖甜约200倍,所含热量较少,常被一些无糖食品用作添加剂。
安赛蜜(乙酰磺胺酸钾):1967年被发现,甜味与阿斯巴甜相近,同样含很少的热量,与其他甜味剂混用时有增强甜味的效果,常与阿斯巴甜混用。
甜蜜素(环己基氨基磺酸钠):许多国家批准作为食品添加剂,1937年被发现,甜度为蔗糖的30-50倍,略有“后苦味”,比糖精的苦味稍轻。
糖精(邻苯甲酰磺酰亚胺):受到较多限制的甜味剂之一,1878年被发现,是人们比较熟悉的甜味剂,甜度可达蔗糖的500倍,但有较强的后苦味。
作者:)
(本文来源:羊城晚报 )